反对美国,想过中国,想过欧盟,甚至想过日本和韩国,但唯一没想到的,就是印度了!
在全球都对美国的“对等关税”十分气恼,但是又暂时无可奈何只能进行谈判之际,印度突然的甩出了一个王炸,在7月4日的时候,印度突然毫无任何征兆的,向世界贸易组织,提交了针对美国商品加征7.25亿美元的报复性关税。
这下,不仅是美国方面傻眼了,全世界都傻眼了,一向在贸易上喜欢随大流,不喜欢独立自主的印度,怎么这一次突然就向美国开炮了呢?论被美国收割,明明日本和欧盟才是最严重的,怎么印度率先出头了呢?
还是在7月4日,这个日子很特殊,这是美国的独立日,算是美国人十分看重的节日,结果就在这一天,收到了莫迪送给他们的大礼。
很多人疑惑的点,就是为什么印度突然“强硬”起来了,不久前的印巴空战,印度甚至还需要美国帮忙在国际舆论场上帮忙,怎么没几天的功夫,就敢冒着得罪美国的风险呢?
这里面的原因,绝不是莫迪心血来潮那么简单,背后更深层次的考量,才是莫迪一直最为关注的。
莫迪与美国的多位总统都进行过外交交锋,很清楚美国的政策,那就是天上的龙卷风,说来就来,但是也说走就走。现在特朗普搞出来的所谓“对等关税”,本身就是苦难重重,甚至是随时都有可能被多国联合起来推翻。
目前中国与美国之间关于关税战的谈判,基本上已经进入到尾声了,只要美国不下调关税,那么中国的稀土就不会对美国开放,所以就看谁先撑不住气了;至于日本,连续7轮的谈判,反倒是提升了对日本的关税,这让整个日本都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敌对情绪。
反过来对莫迪来说,现在美国正在与多国进行谈判,他认为印度的机会就要来了,既然是你美国率先开始的贸易不对等,那么就别怪印度翻脸了。
实际上印度这些年,也一直在试图摆脱美元对自己的影响,美国早在2017年的时候,就承诺帮助印度构建“印太联盟”,用来遏制中国的崛起,但只是因为各种的原因,一直都没有落到实处。
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让莫迪看到了美国似乎并不像自己想象得那样强大,中国也不是那么的好对付。所以莫迪才会毅然决然的打响了反抗美国的第一枪。
印度在俄乌战争期间,大发战争横财,从俄罗斯购买低价的石油,可以使用本国的货币进行置换,然后再将买来的石油,直接运往东南亚出售,总之就是挣中间商的差价,靠着这个本事,印度硬是赚了不少。
俄罗斯也并非不知道印度的这种上不得台面的手法,只是因为现在俄罗斯暂时处于战争的泥潭中,所以不能得罪印度。
但是对于美国来说,印度的这一次“造反”,等于是彻底断绝了特朗普的后路,让特朗普清楚这样一个事实,那就是如果不能将关税战继续下去,那么等待美国的,就是更多国家站出来进行跳反。
印度现在对谷歌,meta,亚马逊等这些美国科技巨头,不仅要求他们补齐在印度的税费,大约是42亿美元,此外还要对这些国家进行十分严密的审查,只要查出问题,那么所要面临的,还是巨额的罚款。
现在印度认为,自己已经可以做到抵制住美国对印度的关税战,但是很大程度上,印度又根本就不具备这个和美国抗衡的实力。中国敢和美国叫板,是因为中国手中有美国急着需的稀土,如果没有了稀土,那么美国军用和民用制造业就会停工。
印度对于美国进入印度的农产品加征关税,会不会让美国感到压力呢?那是肯定的了,美国每年有上千亿美元的农产品和水果进入到印度,如果印度自身铁了心的要跟美国为难,那么美国还是要收到损失。
印度没有中国的工业基础,更没有中国强大的制造业能力,不需要商品进入到美国市场,所以反制起来,就更加没有心理上的负担了。
印度这边,民心大振。总理莫迪在一次集会上喊话:“谁也别想威胁我们!”底下掌声一片,国旗飘得满天都是。民调显示,莫迪政府支持率涨了5个百分点。这次反击,不仅让印度在国际上露了脸,也让国内老百姓觉得政府硬气了。
必须承认的是,印度现在对于美国的反制裁,确实为其他国家同美国的谈判,起到了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,那就是面对美国,一味地忍让,并不能让美国看清局势,或者是放弃经济霸权思想。
只有真正对等的反制,才会让美国人反省。如果真的所有被美国施加对等关税的国家都团结起来,那么到最后的结果,一定是美国所扛不住的。这一次,希望印度能顶住美国的压力,在对等关税问题上,对美国实行一次反杀。